5月24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美國連續創業家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樂觀地認為,他的火箭公司SpaceX將為大眾提供廉價太空衛星互聯網服務,最終將科技領域的長期幻想變成現實。
美國當地時間周四晚間,SpaceX迎來了重要的里程碑,將其太空寬帶網絡的首批60顆衛星送入軌道。這個項目名為“星鏈”(Starlink),SpaceX希望在未來幾年再增加數千顆衛星。
“星鏈”項目面臨的挑戰十分艱巨,就連馬斯克都在努力將敵人們對其期望。他在上周與記者舉行電話會議談及這個項目時生活:“這個項目涉及到很多新技術,這是非常困難的,成功絕對需要好運的陪伴。”
SpaceX表示,“星鏈”網絡可以為全世界仍處于未聯網狀態的大量用戶提供廉價而快速的互聯網接入服務,并為對當前網絡服務感到不滿意的人提供更有競爭力的選擇。
馬斯克預計,“星鏈”項目每年將帶來高達300億美元的收入,這可能會為該公司其他雄心勃勃的項目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幫助。
不過,目前還不清楚“星鏈”網絡是否真的如SpaceX所希望的那樣有利可圖。這個領域的競爭也十分激烈,競爭對手包括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亞馬遜,該公司上個月公布了其衛星互聯網計劃。此外,在高通(Qualcomm)和軟銀(SoftBank)等巨頭的支持下,OneWeb最近發射了首批六顆衛星。
百億美元大項目
成功發射60顆衛星將使SpaceX輕松處于領先地位,但它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該公司測試了兩顆“星鏈”演示衛星,但從未一次發射過如此多的網絡衛星。這些設備必須被安全部署,并證明它們能夠正常工作。然后,在今后幾年時間里,SpaceX將需要另外發射24次,且每次都要發射大約60顆衛星,才能部署足夠多的衛星以覆蓋全球。
目前尚不清楚SpaceX或其競爭對手將如何承受建造巨型太空衛星網絡所需的巨大成本。這種冒險足已使其他公司破產。今年早些時候,當SpaceX為了精簡成本而裁員10%時,該公司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
“星鏈”網絡的開發預計將花費至少100億美元資金,該公司表示,目前其財務狀況良好。但SpaceX是私人持有的公司,因此沒有太多關于資金如何通過該公司流動的信息。不過我們知道:
馬斯克上周表示,SpaceX有“足夠”的資金來啟動“星鏈”項目,但他補充說:“當然,如果出了問題,或出現意外,我們將需要籌集更多資金。”
在最近的兩輪融資中,SpaceX籌集了近10億美元資金,使該公司的估值達到300億美元以上。然而,談到航天業務,“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
數字私人股本市場Forge的創始人兼總裁蘇哈伊爾·普拉薩德(Sohail Prasad)表示,SpaceX目前在投資者中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普拉薩德說:“他們有非常強大的機構投資者群體。”
此外,由于SpaceX在多年的失敗后已經證明其可重復使用火箭技術的可行性,使得該公司處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可以說服它的投資者,讓他們相信它也可以在這方面取得成功。
然而,“星鏈”是個非常脆弱的項目,一個嚴重的挫折可能會使“整個項目的可行性受到質疑”。普拉薩德說:“對于任何一家追求如此宏偉目標的公司來說,確保投資者對該公司實現這些目標的能力保持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SpaceX的整體健康狀況也取決于“星鏈”網絡的巨大收入增長。SpaceX發射火箭的核心業務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但最近的報道顯示,它并沒有像該公司曾經希望的那樣增長。馬斯克上周稱,發射合同的收入“每年可達30億美元左右”。
馬斯克早就預料到,“星鏈”網絡將帶來更多的資金,為星際飛船(Starship)和運載火箭的開發提供資金來源,幫助實現馬斯克遠大的夢想,即把人送到火星上生活。
然而,人們懷疑“星鏈”網絡能否帶來接近這個目標的資金。Northern Sky Research分析師沙貢·薩赫德瓦(Shagun Sachdeva)研究了“星鏈”網絡未來10年的前景。他說,在這段時間內,SpaceX的年收入將“遠遠不可能”達到300億美元。
薩赫德瓦在電子郵件中說:“至少在近期至中期,該項目很難實現每年300億美元的收入。即使我們假設星鏈是唯一的太空寬帶網絡,且所有收入都將歸SpaceX所有,他們也仍然遠遠達不到那種收入規模。”
SpaceX沒有回答有關“星鏈”網絡收入前景的問題。
試驗與失敗
科技界的一個長期信念是,太空互聯網是讓整個世界聯網的唯一途徑。這種想法認為,地面系統覆蓋農村地區或貧困社區的費用太高。但企業試圖從太空傳輸廉價互聯網服務的歷史,充滿了代價高昂的失望情緒。
上世紀90年代,幾家資金雄厚的企業嘗試了太空互聯網項目,包括微軟億萬富翁比爾·蓋茨(Bill Gates)支持的名為Teledesic的公司。人們談論著一場“新的太空競賽”,希望利用無處不在的網絡連通性來改變世界。但到21世紀初,所有這些項目要么被擱置,要么在無以為繼的情況下被大幅改變。
據2002年的媒體報道稱,這些企業意識到,他們的開支將增長如此之大,以至于他們的最終產品“除了漁船和石油鉆井平臺”之外,幾乎沒有什么需求。合資企業Iridium和Globalstar通過縮減太空網絡規模,并向衛星電話運營商(如緊急救援人員和其他企業客戶使用的衛星電話運營商)出售昂貴的數據服務,在破產后幸免于難。
從那時起,消費者的互聯網接入服務只能通過地面技術繼續緩慢擴展。聯合國在去年12月表示,世界上大約半數人口仍處于離線狀態。與此同時,航天工業的情況也發生了變化,衛星技術要便宜得多,也變得更先進。而且,主要得益于SpaceX,將有效載荷送入軌道的成本大幅下降。
但是,新一批衛星寬帶網絡建設者的任務將是避免讓他們陷入以前的困境,它們需要找出如何更具經濟效益的方式大規模生產衛星,提供負擔得起、可以匹配有線和無線網絡速度的互聯網服務,并在此過程中避免導致自己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