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趨勢下,企業如何實現從傳統IT平臺向數字化轉變?自研云計算和開源云計算,哪個是未來發展方向?7月31日,網易云在云創大會上給出自己的主張:“企業在數字化過程中必須考慮長遠,保證系統平滑演進、自主可控和擁有可用的人才生態,而滿足這三個要求,作為數字化基礎的云計算必須是開放的。開放代表著云計算的未來”。
網易原來只做2C業務,在整個網易,網易云是被安排去做2B行業的排頭兵,云和大數據這個市場空間是非常大的。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完成數字化轉型,網易云為大家帶來了一整套的產品,在7月31日當天發布了單集群可支持5000物理節點的“瀚海”私有云,以及完整的微服務解決方案“輕舟”、工業智能平臺等最新產品,并聯合浪潮推出首款云計算全棧一體機。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產品都能給企業帶來什么。
輕舟微服務
企業架構的演進,是一條很長的路,就像詩里寫的那樣,起點和終點相距千里。而網易云推出的輕舟微服務,就旨在解決企業IT長期演進的難題。
微服務可以把系統劃分成多個小模塊,通過標準的服務接口協作,類似人類世界的法律、文化基礎,但目前業界尚無完整的解決方案,支持架構更靈活地持續發展。
網易云輕舟微服務兼容業界主流開源微服務框架,比如Spring Cloud、Dubbo等等,支持DevOps,配備單個集群可支持3萬節點、45萬容器的kUbernetes容器云平臺,允許企業輕松構建、治理和管控微服務。
根據網易副總裁、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的說法,Dev是開發,是把軟件造出來,Ops是運維,是把軟件跑起來。就像一個是造車或買車、一個是開車,而DevOps就是自動駕駛,是讓所有有車的人都可以馬上開著車到處走。既然有了車,那么車子還要定期保養,要檢查,出了故障要修,微服務也是一樣。所以輕舟還提供AIOps,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幫助你排查問題。另外輕舟還提供全面的測試服務,幫你檢查每個服務是否有問題。
“瀚海”私有云
輕舟解決了軟件架構的問題,但底層我們還需要資源、數據庫、緩存等基礎服務,網易云就把這些都打包到一起,于是就有了瀚海私有云。“瀚海”把IaaS、PaaS還有完整的微服務方案輕舟,都整合在了一起。
“瀚海”私有云基于OpenStack等主流開源技術,全棧采用開源標準架構。“但跟其他OpenStack云不同的地方在于,瀚海私有云單個集群就可以支持5000個物理節點、3萬臺云主機,據我所知,這個數字是第二名的2倍”,汪源說。
相比性能,一些企業可能更關注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高可用這些指標。瀚海私有云這套系統,已經在網易內部服役6年,是貨真價實的老司機,在這些方面都久經考驗。
很多企業可能也需要混合云的方案,所以網易把開放做到極致,瀚海私有云不但可以跟網易的公有云組成混合云,還可以跟世界上所有主流的公有云組成混合云。
網易公司自2012年起融入OpenStack,是國內最早采用OpenStack的企業之一。此次網易云發布的瀚海私有云在網易內部服務了眾多產品線,已經歷過大規模實際驗證。汪院長說,“強互聯網級IT能力、高度兼容所有主流公有云、將開放做到極致,這不僅是網易瀚海私有云的特點,也應該是其他私有云努力的目標。”
瀚海一體機
也許你會有這樣的疑問:瀚海私有云很好,功能很全,但要用起來會不會很麻煩?這個問題網易云也想到了,所以網易云還配套發布了瀚海一體機,它是全球首款云計算全棧一體機,就像一艘裝備齊全的航母,開出去就能作戰。
什么是云計算全棧一體機?大家可能可能聽說過一體機,但是不同的一體機有區別。第一代一體機,是把軟件硬件打包在一起,解決的是快速交付的問題;超融合一體機,是資源層面的融合,主要是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成本;而瀚海全棧云計算一體機,是包含業務架構需要的所有云計算技術層次,解決的是業務研發效率問題,讓客戶只需要專注業務。
大家還可以這么理解什么叫“全棧”:之前的一體機也好、超融合也好,就像之前的艦艇。它可以做得很大,但是作戰能力就只能用炮打一打,而瀚海云計算“全棧”一體機就像航母,可以海空一體作戰,這個時候的作戰能力,也就是支撐業務的研發效率,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汪院長介紹道,有些企業用了一體化,需要在其上做業務開發。有了研發過程才是數字化過程,數字化創新一定要有。如果說只部署軟件,也不做開發,用全棧一體機價值不大。瀚海一體機主要解決的就是研發效率和創新效率問題,研發需要一體機里面包含軟件,一體機里面有價值平臺。
只有堅持開放才能最大程度賦能
對于開源開放的技術,大家都是一樣用,那么網易云的產品自身有什么優勢?
汪院長認為,一般企業有能力也可以開發,但是網易云有能力做資源整合。比如說大數據,幾十個組件怎么整合在在一起?整合工作有一定特色,體現在整個供應鏈上,不一定是在核心技術有能力。比如說怎么把底層存儲做好,所有的引擎原數據都是統一的,所有的計算引擎和存儲引擎都是可以交互的。網易云做的整合工作就是充分發揮技術和組件的優勢,包括所有組件采用的安全方案也是一致的,或者說每個都有多種安全技術手段和體系,能夠更好地保障企業的創新。
“要做數字化創新,首先要選好用什么樣的技術平臺。這個平臺一定是能夠長期陪伴你發展、一定是你能夠掌控、一定是有大量人才的。所以,這個平臺就一定是開放的平臺,只有開放,才有生態。只有生態,才能實現最大程度的賦能。”汪院長說到。